目录
教育视点
在“三全育人”实践中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全员德育导师课”——以信阳学院为例施昌海;余婷婷;王威;3-5
一流专业建设中的双院育人法科人才培养思考张景峰;6-7
润物无声,融课程思政于中国法制史的教学课堂冯曙霞;8-10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风险防控机制研究于腾云;11-13
思政教育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聂娜;14-16
论新时代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田慧;17-19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韩卫红;李翠翠;杨自军;20-21
高校教工党支部“跨界”共创共建促业务发展实践探索——以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李怀珍;杨波;22-24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张丽霞;郭彦霞;宰炎冰;25-26
论党史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借鉴孟凡锐;27-2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新生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吴德强;29-30
管理方略
领导干部网络素养提升路径研究于晓欢;王欢;31-32
新医改背景下大学生医保现状分析——以洛阳市三所高校为例温慧芳;33-34
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建设与实践尚振东;韩建海;杨芳;35-36
课程思政视野下大学生学习动力提升策略初探韩珍;37-39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民办高校办学治校的引擎刘亮军;40-41
农村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祝聪楠;42-44
地方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孙翔;庞辉;李杰;45-47
高职教育推广中国技术形式探析——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牛钰;48-49
实施公费师范生从教资格评价改革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张献伟;50-52
产教融合背景下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探究张家祥;赵明丽;53-54
基于区块链的高校理工类专业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与评价研究王晓娜;季超越;班戈;55-57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学生评教模式改革与探索——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刘永平;姚轲;韩建平;58-60
师范生乡村文化自觉的意义探寻及路径建设吕丹;61-63
基于智慧建造的现代产业学院:逻辑与路径宋祺;孟利;张剑锋;64-65
教改探索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实践——以播音创作基础课程为例刘阳;66-67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思政设计及实践——以郑州大学致癌因素和肿瘤预防课程为例莫赛军;曹文波;何璐云;68-69
数据结构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桑永宣;陈锐;梁树军;70-71
新形势下高校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徐海军;赵荣钦;李慧;72-74
基于中国高速铁路职业图谱的产业链、技术链与专业链对接与融合模式探讨华平;谷中秀;75-76
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张旭;胡东华;朱付保;77-78
建构地方高校音乐学与乡村音乐教育的联动模式樊霄英;79-80
公安统计分析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李明明;81-83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于景新;杨培霞;魏永凯;84-85
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王新武;李凤霞;布欣;86-88
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探析郑淇元;徐大伟;89-91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法改革与创新张楠;张换平;92-93
翻转课堂模式引入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效果与理论研究——以乒乓球教学为例付伟平;94-95
工程教育背景下毕业要求及其内涵观测点的分解——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王博;张志锋;96-9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集中实践课程思政融入策略和保障——以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为例陈思;99-100
基于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刘宇飞;丁芸;孙祥德;101-103
新工科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社会实践“金课”建设与探索——以平顶山学院为例申鹏翔;顾晓洁;104-105
逆向教学设计法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以智能仪器仪表课程为例郭岩宝;刘晔;赵弘;106-107
以就业为导向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王恒;108-109
宏观经济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和实施路径李俊;梁劲锐;110-112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初探——以吉林大学为例杨印生;魏思琳;潘鸿;113-115
就业与创业
《中国制造2025》视角下河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张严;116-117
“双创”驱动下产学研深度融合共育新时代企业精英人才——以郑州财经学院为例郑金芳;王水萍;118-120
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河南高校积极开展防汛救灾工作2+121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作品选——国画《老寨新韵》何加林;122